历史意义

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共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终结了西方文明模式“元叙事”的论调,同时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 破解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案。

  中国政党治理的重要经验,是不断提高政党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 持续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以有权威的党中央,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推行协商民主,避免过多的牵扯。 同时,在党内积极推行民主集中制等改革,制度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开放和变革的姿态,不断提高其执政能力。 无论是古代传统治理经验,还是西方现代治理经验, 凡是有利于执政党治理国家,凡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共产党都积极接纳吸收借鉴。这样的开放性和谦逊姿态,在世界政党中少见。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持续保持强大自主性, 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羁绊、左右。对部分正面临政党治理难题的国家而言, 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并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体制,是政党治理成功的关键, 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党治理经验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 在西方选举政治落入“民粹主义”泥潭、政党政治陷入“否决政治”怪圈、 西式民主面临“治理无力”的困境时, 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局面。

  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智慧,是走适应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国情发展的治理道路, 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层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佳平衡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 也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经济治理的奇迹在于, 它既避免了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放任无序,又避免了苏联后期经济发展道路的封闭僵化。

  政治层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实行协商民主, 发展基层民主,注重下情上传和民意反馈,不搞盲目民主化、过度福利化的民粹主义。

  社会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文化层面,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态文明层面,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 还要与此相适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在当前逆全球化浪潮泛起、 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为人类社会追求美好未来注入强大正能量。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